撰文:火柴Q、小北、一苇、希安
微信公众号:甲子光年(ID:jazzyear)
「甲子趋势」No.17
5月18日下午5时许,百度发布消息称:陆奇从7月起不再担任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此后,百度的高层人事架构将发生如下变化:
图1:陆奇离职前的汇报关系
从2017年1月17日正式入职,到5月18日宣布离开,这位“技术大牛”,前微软高管,在百度内部被称为“Qi”的百度“新风开辟者”与百度结缘不到两年。
尽管百度“留不住人”已是老生常谈,但对外界来说,陆奇的离开仍是一件突如其来,始料未及的爆炸性新闻。
因为陆奇是如此重要,他和百度看起来正彼此需要。
去年以来,陆奇大刀阔斧地主导了百度的部门架构改革和高层人事重组,梳理业务线,裁并事业部,百度战略目标趋于聚焦,核心团队趋于收缩。这家已被唱衰多时的昔日第一梯队巨头,难得出现了肌肉紧绷的姿态,人们正期待它的下一次跳跃。
百度也给了陆奇一个平台,让他获得了引领中国AI变革的机会。
但陆奇的离开,让显得蓄势待发的百度,再次引来一片叹息。
今日百度盘前最大跌幅达到9.03%。
百度5月18日股价走势
所有关切百度的人都在遗憾地思考:为什么百度留不住人?
在宣布离职的官方消息中,陆奇表示:“一切都在最好的时刻高速发展着。”
一位离职的前百度高管反问到:真的吗?他告诉「甲子光年」:“这只是表象,表面文章都是假象。”
百度,还会好吗?
来到百度
来到百度后,陆奇第一次对媒体公开亮相,是这样的:
陆奇在百度首次公开亮相
当时是2017年1月18日上午10点,穿着同一色系休闲装的李彦宏和陆奇共同进入位于百度大厦的会议室。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当李彦宏这样评价陆奇时,陆奇有些羞涩地笑了。
李彦宏与陆奇相识于90年代末的硅谷。此后李彦宏回国创业,陆奇则留在美国,先后加入IBM、雅虎和微软。
他被公认为:技术牛、为人好。2008年陆奇离开雅虎的欢送仪式上,工程师们穿着统一的T恤,写着“我曾与陆奇一起工作,你呢?”
2013年,陆奇出任微软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成为直接向CEO纳德拉汇报的三人之一,被誉为硅谷华人之光。微软前CEO鲍尔默曾评价:“陆奇集资深专业技术知识、出色的领导能力和广泛的商业知识于一身,在业界是非常罕见的奇才。”
陆奇入职时的百度,和当年的微软有相似之处——组织繁冗、创新乏力、负评如潮、市值缩水,在BAT的身位岌岌可危。
于外,百度错失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深陷血友病吧、魏则西事件等舆论风波;于内,架构臃肿、派系掣肘、人才流失。
最终,百度在2016年第四季度,交上了自2005年上市以来最差的成绩单:营业收入182.12亿元,同比减少2.6%;运营利润为21.85亿元,同比减少38.2%;净利润41.29亿元,同比下降83.3%。
2017年1月17日,陆奇临危受命,出任集团总裁兼COO,所有事业群组负责人均向陆奇汇报,再由他汇报给李彦宏。绝无仅有的权力意味着新的责任与角色:改革者。
陆奇改革
改革从梳理业务线、裁并部门开始。
2017年2月8日,陆奇裁撤百度医疗事业部,移动医疗事业部被整体裁员,只保留医疗大脑团队,为日后布局AI+医疗做准备。
有破有立。仅8天后,2月16日,陆奇又把原来的度秘团队升级为“度秘事业部”,受其直管。目的是加速人工智能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接着,3月1日,陆奇将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L4)、百度智能汽车事业部(L3)、百度车联网业务(Car Life etc)合组成“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由陆奇亲自管理。3月27日,原百度高级副总裁、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离职。
第二件事是一洗旧尘,重塑风气。
2017年11月,陆奇启动了名为“新风会”的全员沟通机制,具体形式是每月举行一次全体大会,陆奇会做主题分享,并回答员工提问,员工可以到场也可以看直播。这个机制很受百度普通员认可,它让基层员工有了发声渠道。
大力度地调整业务部门间接引起了新一轮离职:2018年3月—4月,成了百度高层集体出走的“旺季”。百度贴吧事业部总经理胡玥、百度地图事业部总经理李东旻、副总裁李靖相继离职。
只是大部分人都没想到,陆奇在5月也加入了离职者的队列。
留不住人的百度
在陆奇之前,百度管理层的人员流动一直比较大。
远有悉数出走的“百度七剑客”(阔别8年后,崔姗姗在近期回归),近有90后“李叫兽”。
更早时,38岁的李一男在2008年加入百度担任CTO,李彦宏起初也盛赞——“全世界能做百度CTO的人不超过三人,李一男是其中之一。”两年后,挡不住李一男去了中国移动。
2013年5月,曾担任百度凤巢系统负责人的戴文渊,因为不满“百度行政部总监张明一人占5个车位”的官僚作风,怒发微博抗议。半年后,戴文渊因职业发展考虑去了华为。
如果说想出去闯一闯的年轻人,离职、跳槽、创业司空见惯。
但是,百度里稳重的老兵们,也一个接一个离开。
2016年4月29日,百度创始员工、副总裁王湛被开除的内部邮件截图曝光,理由是“违反职业道德,损害百度公司利益”。魏则西事件被认为是辞退王湛的直接原因。
2015年6月,百度在ImageNet国际计算机视觉挑战赛(ILSVRC)中,百度发生违规行为,此次参赛的异构计算团队负责人、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DL)吴韧随后离职。但实际上,吴韧并不是在比赛期间,而是在测试期间,进行了每周超过2次的提交,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这并非“作弊”。也有声音称,吴韧的离开,是被“内部排挤”的结果。
就在吴韧离职两周前,吴韧的同事,百度IDL常务副院长余凯,豁达地在辞职信中摘引《真心英雄》的歌词,并宣布洒脱“退群”。
2015年,毕业后即进入百度、工作8年的桑文锋,作为百度的大数据元老,拉着百度大数据的部分原班人马,离职创办了神策数据。
百度系出走的L4自动驾驶团队——Roadstar 、小马智驾、景驰和领骏科技——可以组团赛车了。
为什么百度留不住人
陆奇为什么离开,如今有几种说法。
一、李彦宏曾允诺陆奇担任CEO,但并未兑现。二、今年4月,陆奇父亲去世,这让他更加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三、陆奇管业务,但不管人和钱。
陆奇究竟为何离开,现在无法获得确切原因,但从百度的高层架构和长期的人事变动规律上,确实可以找到一些“百度不留人”,尤其是不留大将的共性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素来被诟病的百度“官僚文化”——派系林立、内部斗争,权力制衡体系复杂。
而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百度的高管们,常有头衔和权责不相符的情况。
模糊导致怀疑,怀疑导致混乱,混乱导致斗争。
陆奇想引领百度all in AI,但李彦宏显然没有all in陆奇。当业务线基本梳理完毕后,陆奇的进一步变革,需要更灵活地调配百度内部资源,触及更深层的利益分配。但百度掌管财务的CFO余正均和掌管人事的高级副总裁刘辉并不受陆奇管理,仍直接向李彦宏汇报。
在明面的高管之外,另一个重要人物是李彦宏的妻子马东敏,她并没有出现在百度官网“我们的管理团队”的介绍中。从2017年1月回归以来,马东敏的头衔是“董事长特别助理”。
这个职位,乍看之下难辨权力大小、权责范围,但实际上,作为老板娘的马东敏和李彦宏共同构成了百度的权力中心。
权力中心的模棱两可、晦暗犹疑,增加了“权力制衡”的复杂局面。常年在美国公司任职的陆奇是否愿意适应,适应得又如何?
一位百度内部人士告诉「甲子光年」:“我今天都不知道到底这个决策是怎样的。Robin、老板娘、海龙,说不清楚,真的不知道。这个公司的决策可能真的是有问题。”
另一位已离职的前百度前员工告诉「甲子光年」,人走要么是钱不够,要么是“伤了心”:“百度的风格确实容易导致凝聚力不强,让人受委屈伤心。”
吴恩达也是一个例子,在百度期间,他虽然名为首席科学家、百度研究院院长,但权限却没有一步到位。实际上,百度研究院之下,由余凯负责的IDL研究室(深度学习研究室)和由张潼负责的大数据研究室因其资深、领先的工业界经历有一定自主性,而且吴恩达也不直接向李彦宏汇报,而是向当时的高级副总裁王劲汇报。
值得玩味的是,吴恩达、余凯、张潼包括后来被百度起诉的王劲,均已加入“前百度高管”豪华套餐。
陆奇离职的消息,已发酵到“恶搞届”
第二个原因是,百度偏爱空降高管,空降的管理者,尤其难当。
根据《财经》杂志4月的一篇报道,百度自2000年创立至,几乎以每三至五年为一个周期,持续进行高层换血,且每一轮外部引入高管人数都多于内部提拔。
外来空降者,首先面临文化冲突。
陆奇过去待过的公司和百度文化非常不一样。一位百度基础架构部工程师在知乎上分享,他在内网发了个帖子,探讨搜索业务发展的方向性问题,并在陆奇的新风会提问区提问,没想到陆奇居然拉了搜索和feed的几个负责大佬,当面和他讨论问题,陆奇甚至给帖子的每一段都标出了核心思想,并加上自己的想法。
这是这位工程师前所未见的领导风格。类似的传闻还有:陆奇亲自看代码,陆奇会凌晨6点回复基层员工的邮件,陆奇开会前会打印所有内容并做好笔记……
对一部分人来说,这种扁平的风格让人眼前一亮,但对习惯科层的人来说,则可能是“越级搞事情”。
更深层的冲突,是新旧势力之间的权力、利益冲突。
这位工程师发帖讨论的“搜索业务”,正是百度成立以来的立身之本。搜索公司CEO向海龙也是百度的元老级人物,陆奇空降后,向海龙开始向陆奇汇报。
平心而论,接受类似的人事变动,对许多在公司里耕耘已久的高管来说并不容易。出于对各自的业务的坚持,高管之间也极有可能相互掣肘。
第三个原因,尤其适用于“顶尖人才”——百度少了点使命感召。
一位已离职的百度高管告诉「甲子光年」:最顶尖的人才,还是愿意为了使命去做事,不是为工资、待遇和头衔。他认为百度相对而言缺乏使命感,所以大将难以久留。
非管理层员工,也深刻感受到了短视。前文提到的那位基础架构部工程师写道:之前的许多高管从来不考虑公司利益,只知道把事情汇报得好看。上梁不正下梁歪,一层层的经理都被这些高管逼得只考虑短期利益,再倒逼到技术人员身上,整个公司做事就有一种特别短视的感觉。
他的结论是:所以,百度技术上有一大堆精兵,但却打不赢一场仗。
其实陆奇这一年半主导百度日常运营期间,至少在对外形象上,百度渐渐让人看到了点“使命感”——在AI领域,DuerOS语音平台和阿波罗自动驾驶平台,并行向前,拥抱开源和合作。在新的AI时代重新回到浪潮之巅,这稍稍改善了此前百度因“血友病吧”、魏则西事件积累的国民级负评。
但在AI领域起步较早的百度其实商业上并无太多领先。论数据、流量,阿里、腾讯都不少;论算力,阿里有云的优势;论未来的生态,腾讯有内容的优势。
离开陆奇这枚统领精兵的大将,百度要打赢AI这场硬仗,又难了一层。
离开人才的百度
2004年末,冯小刚的《天下无贼》上映,其中有句著名的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当年,登录港交所的腾讯,招股价为3.7港元,上市当天最高涨到4.6港元,IPO时市值约10亿美元。第二年,赴纳斯达克上市的百度,开盘价66美元,收于122.54美元,当天市值达到39.6亿美元。
这些年,百度的失意,当然和赛道选择、大环境、公司出发时的基因有关,但人才的高频来去,也是个重要的不利因素。公司失意——人才流动——公司失意,几乎形成了恶性循环。
本来,陆奇被认为是那个可能止住下滑趋势的人。
《纽约时报》曾描述陆奇“拥有非凡的耐力和狂热的干劲”。他有两句名言——“永远保持战斗的姿态”,以及“在适当的时候跳上适当的船”。
现在,沿着多位“百度前高管”的足迹,陆奇也下船了。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离职登记处。
其实对百度来说,问题不是损失了一个陆奇,而是损失了赢得下一个陆奇的机会。
END.
「甲子趋势」往期精选
头图来自网络。